在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铁门镇著名的千唐志斋侧,新建成一座千唐志斋博物馆,两座千唐志斋隔街相望,同讲述古代墓志铭的故事。从2022年8月起,这座新馆已经进入试运营阶段,大家可以免费进入博物馆参观
辛亥革命元老张钫先生创建的千唐志斋,以收藏历代墓志石刻而闻名,距今已经有九十年的历史。据说,千唐志斋博物馆新馆的设计者是张钫先生的孙子张枢。他是著名建筑设计师,毕业于美哈佛大学。
张枢先生将新馆的设计与千唐志斋老馆张钫故居作为一个整体,按照品字形的布局,将这两处古迹连在一起。建筑外观呈灰颜色,跟老馆的砖墙一致,却不失现代化博物馆的风貌。走进新馆内部,窑洞风格展厅,也跟老馆的布局相同,显示出历史的厚重感。
清朝末期,修建陇海铁路,经过洛阳北邙山,发现很多墓志铭。从1931年起,凭借自己的地位权势,张钫开始收集墓志铭。当时,于右任也喜欢收藏墓志。因此,张钫和于右任约定,北魏墓志归于右任,唐代墓志留给张钫。
1935年左右,张钫在家乡铁门镇修建窑洞,将自己收藏的1400多方墓志镶嵌在墙壁上。其,以唐代墓志为主,现存有1191件。章太炎曾经用篆书为这里题写千唐志斋的匾额。从此以后,千唐志斋成为当地著名的墓志铭博物馆。
新建成的千唐志斋博物馆总建筑面积7200方米,馆内收藏有235方墓志铭,分为地上一层和地下一层。目前,这里的展览以石刻唐书为主题,包括碑志春秋簪缨世族贞珉雅铭女皇时代青质怡芳和魏唐书迹六个部分,展示了墓志的发展脉络重要的历史事件社会生活名门望族文人宗教等内容。
北魏时期,墓志开始兴盛,人们用石刻墓志记录逝者的姓名籍贯生卒时间家族世系主要事迹等信息。隋代,结束南北朝的动荡,建立起统一的政权。隋文帝自称出自弘农杨氏,这里收藏的隋代杨氏墓志,可以梳理出杨氏的渊源关系。
千唐志斋收藏的唐代墓志从开之君李渊的年号武德起,经过贞观开元和天宝的盛世,直到唐末哀帝李柷的天佑年号为止,包括武则天改元和安禄山僭号等时期。因此,可以把这些唐代墓志看作一部石刻的唐史,具有证史补史纠史的重要价值。
唐代墓志的主人身份多样,有相和太尉,有刺史和太守,有雄踞一方的藩镇,有官卑职微的尉丞,有名流居士,有道观尊师,还有深居内宫死后不知姓名的宫娥才女。形形色色的人物,细致入微的记载,弥补了正史粗枝大叶的文字内容,也反映了我封建社会完整严格的等级制度。
在这些唐代墓志,有很多对安史之乱的记载。天宝十四年755,安禄山在范阳发动叛乱,持续八年之久,唐朝由盛而衰。在安史之乱以后,藩镇割据,战争频繁,严重威胁唐朝统治,不断给人民生活带灾难。
建四年783,泾原镇士卒兵变,攻陷长安以后,拥立朱泚为帝。唐德宗逃至奉天,被叛军包围一月,史称朱泚之乱;宝应元年762,朝廷征收八年赊欠的租庸,在江淮民间搜刮所藏粟帛,引起台州人袁晁领导浙农民起义,史称袁晁起义;唐朝晚期,由于政见不合,牛僧孺和李德裕之间斗争,出现长达四十多年的争,史称牛李争。在千唐志斋收藏的墓志,也有对这些重要历史事件的记载。
这里陈列着一盒新出土唐代卢公亮夫妇墓志和石刻墓门,墓志的外形非常特别,呈虎头龟身的形象。在雕刻精美的石门额上,书写着大唐集贤殿校理卢公亮之墓几个大字。
墓志铭的体式是一盒鸳鸯墓志,在龟形墓志盖上刻大唐故范阳卢府君墓志铭两行楷书和唐故清河崔夫人墓铭两行篆书。打开墓志盖,有两篇墓志,卢公亮墓志刻在龟座表面,字面朝上;夫人崔氏墓志刻在志盖背部,字面朝下。
根据墓志的记载,卢公亮是一位诗人。长庆元年821,他进士落榜后,四处游览,诗酒为伴。不到一两年,诗歌流传开,他也有了一定的名气。可惜,这些诗歌没有传世。
2023年1月27日午,游览完千唐志斋以后,我正准备离开的时候,看见对面的这座建筑,才发现是一座博物馆。目前,千唐志斋博物馆新馆处于试运营阶段,内部还在进行提升改造,所以没有对游客多宣传。因此,很多人不知道这里有博物馆,参观完千唐志斋景区就走了!